11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與他指導的深圳大學、四川大學博士生團隊在《自然》發(fā)表論文,以物理力學與電化學相結合的全新思路,建立了相變遷移驅(qū)動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全新原理與技術。該技術徹底隔絕了海水離子,實現(xiàn)了無淡化過程、無副反應、無額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即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電解制氫。
由于淡水資源緊缺,向大海要水是未來氫能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但復雜的海水成分(約92種化學元素)導致海水制氫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zhàn),先淡化后制氫工藝流程復雜且成本高昂。上世紀70年代初有科學家提出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思路,但半個世紀以來未產(chǎn)生突破性的理論與原理,無法徹底避免海水復雜組分對電解制氫的影響。
謝和平團隊提出以物理力學與電化學相結合的思路解決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面臨的難題與挑戰(zhàn),通過將分子擴散、界面相平衡等物理力學過程與電化學反應巧妙結合,建立相變遷移驅(qū)動的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理論模型,揭示了微米級氣隙通路下界面壓力差對海水自發(fā)相變傳質(zhì)的影響機制,形成電化學反應協(xié)同海水遷移的動態(tài)自調(diào)節(jié)穩(wěn)定電解制氫方法,破解了有害腐蝕性這一困擾海水電解制氫領域半個世紀的難題,目前已申請專利。
同時,該團隊研制了全球首套400升/小時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與裝備,在深圳灣海水中連續(xù)運行超3200小時,驗證了這一技術的穩(wěn)定性和規(guī)模化。同時,該技術可探索推廣到多元化水資源(如河水、廢水、鹽湖等)原位直接制氫。論文作者表示,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未來有望與海上可再生能源相結合,構建無淡化、無額外催化劑工程、無海水輸運、無污染處理的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工廠。
該論文評審專家認為,“很少有論文能夠令人信服地從海水中實現(xiàn)規(guī)?;€(wěn)定制氫,但該論文的工作恰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完美地解決了有害腐蝕性這一長期困擾海水制氫領域的難題,將打開低成本燃料生產(chǎn)的大門,有望推動變革走向更可持續(xù)的世界?!?/p>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79-5
4月1日,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發(fā)布廣州交通運輸月報〔2025〕第2期。2025年2月,廣州市交通運輸整體運行良好。全社會客運量約2452萬人次,全社會貨運量約5834萬噸。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為1130萬人次。中心城區(qū)城市道路工作日平均速度為33.56公里/小時,交通擁堵指數(shù)為4.11,處于“輕度擁堵”等級。9個重點收費站出入口共有1528萬車次汽車收費通行。 綜合運輸方面,2月全社會客運量約2452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為88萬人次。其中,鐵路運輸客運量占全社會客運量的42.85%,民航運輸及公路運輸分別占35.12%和20.47%,水路運輸占1.56%。2月全社會貨運量約5834萬噸,日均貨運量為208萬噸。 公共交通方面,2月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為3.16億人次,日均客運量為1130萬人次。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為846萬人次,常規(guī)公交日均客運量為220萬人次,巡游出租車日均客運量為62萬人次,水上巴士日均客運量為2萬人次。從公共交通客運占比來看,本月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占74.83%,常規(guī)公交占19.48%,巡游出租車占5.50%,水上巴士占0.19%。 道路交通運行方面,2月廣州中心城區(qū)城市道路工作日交通擁堵指數(shù)為4.11,處于“輕度擁堵”等級;早通勤時段擁堵指數(shù)為2.96,處于“基本暢通”等級;晚通勤時段...